假设研磨粗细度 5/10 是常见手冲刻度

adminadmin 03-04 73 阅读

  不确定是不是首创,Kalita Wave 应该是蛋糕杯里最著名的一只。Wave 设计的两大特点是平底 + 小孔,小孔限制了下水流速,而平底可以摊薄咖啡粉,更容易做到相对划一的萃取时间。除去波浪滤纸,Wave 跟滤杯始祖 Melitta 的“快速”杯相似,打引号是因为通常快速杯会联想到 Hario V60。因为是流速慢,所以参考网上各种 V60 配方,Wave 需要把咖啡粉稍微磨粗一点,才能获得跟 V60 相似的萃取时间。假设研磨粗细度 5/10 是常见手冲刻度假设研磨粗细度 5/10 是常见手冲刻度

  截图一个网上视频,粉水比 17:270,四次注水,Wave 是三只滤杯里下水最慢的。而棱角 Origami 滤杯和 V60 底部开口几乎一样大,可见波浪滤纸本身并不能大幅增加流速,而 Wave 比 Origami 慢佐证了流速主要看小孔。假设研磨粗细度 5/10 是常见手冲刻度假设研磨粗细度 5/10 是常见手冲刻度

  作为聪明杯和 Hario Switch 粉丝,我觉得慢速对于滤杯来说是一项缺点。假设研磨粗细度 5/10 是常见手冲刻度,Melitta 1x4 和聪明杯可能在 4/10 就堵住了,而 V60 甚至 3/10 都可以缓慢下水,对于一些浅培豆,低速杯失去了一部分可调粗细度。

  而如果是为了在 7/10 粗细度上追求长萃取时间,聪明杯和 Switch 直接把底部关起来泡着,又比低速杯更加可控。并且浸泡法对注水手法无要求,可以省下个手冲壶。

  所以 Kalita Wave 更大的卖点可能是“平底”,而平底蛋糕杯并非只此一家。出手冲壶和手冲磨豆机的 Fellow 就有一款 Stagg 滤杯,只是对应的滤纸可能不如 Kalita 容易买。假设研磨粗细度 5/10 是常见手冲刻度假设研磨粗细度 5/10 是常见手冲刻度

  1959年,Kalita在东京一个小镇成立,模仿改良了扇形滤杯,最初Kalita滤杯是将Melitta的单孔改为三孔,减少堵塞,以及过长的萃取时间。

  2010年,Kalita设计生产了Wave滤杯(蛋糕杯),蛋糕杯提供了更平坦底部和三个开孔,成为更均匀的手冲咖啡萃取容器。

  视频里展示了Kalita滤杯的细节,也介绍了用Kalita不锈钢“蛋糕杯”185的冲煮方案:

  -15g咖啡粉

  -中度研磨:C40 27格

  -93度热水

  -焖蒸50g,浸湿所有咖啡粉

  -螺旋式注水直至240g

  因为豆子、水质等不同,这个方案只提供了一个冲煮的框架,很难不经过打磨就直接好喝。

  该冲煮参考了一些大厂的方案,就作为讨论的起点吧...

  wave滤杯可玩性还是不错的。横版的肋骨是她既保留了平底滤杯醇厚度的优势又没有忘记风味的层次感。

  我用wave滤杯的时候,习惯研磨度比v60稍粗一点点,一刀流。但在注水后半段开始加大一点水流。

  最后冲出来的口感还是很不错的。

  我的建议是磨豆机,我做意式浓缩咖啡喝的,所以有个锡刻玛HC600低速咖啡磨粉机,当你挑选到自己喜欢的口味的咖啡豆,一定得在咖啡风味期现磨现喝,我偶尔做手冲来淡淡嘴巴,朋友觉得我做的手冲咖啡比他好喝,但觉得我没仪式感,就拿个20多块钱的滤网手冲杯弄,就很怀疑玩的什么魔法?我跟着分析分析,最后找到关键——磨豆机,低速均匀的磨粉,对手冲咖啡是降维打击式的加强,朋友也搞了个惠家一千多的磨豆机,高兴的回馈我“确实流弊!比以前好喝多了,从没发现我买的豆这么香!”

  不确定是不是kalita设计的。

  wave滤杯我经常是用155的滤纸分三段冲煮,冲浅烘中浅烘的豆子比较多,粉量16g,闷蒸45-50的水,20s,再注水至150g,等粉床露出再注水至230g上下

  我一般试边冲煮会边留意豆子散发的味道,等到豆子没什么风味散出就把滤杯移开

  这只是我自己多年冲咖啡的感觉,不一定适合每个人,可借鉴。

假设研磨粗细度 5/10 是常见手冲刻度

假设研磨粗细度 5/10 是常见手冲刻度

The End 微信扫一扫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本文作者:admin本文链接:https://youshishanglv.com/post/56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